2023年6月7日 星期三

Zeiss F4.5 / 75mm Biogon

 Zeiss F4.5 / 75mm Biogon

fdchen@gmail.com 
10/04/2005

在數位浪潮席捲相機市場的年代,2005年 Zeiss 竟然推出了使用Leica M相機接環的ZM系列鏡頭,真是令人驚喜。在這些鏡頭中,最引人注意的,應該是廣角鏡的全面採用 Biogon 設計,在 Contax G 系列中,只有 21mm 及 28mm 二顆,在 ZM 系列中卻有 21mm,25mm,28mm,35mm等四顆,從 MTF 圖及變形率看來,無庸置疑,都是極為優異的,比起其他公司採用低色散玻璃及非球面鏡面,只能說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
古典和現代的鏡頭,在廣角鏡中,二者差異較大。以最經典的 Goerz Dagor 為例,為了減少空氣及玻璃的接觸面,因此使用了二群各三片膠合的玻璃,雖然整體的表現仍然算是優異,但是邊角的失光及表現不佳卻是事實。

在1946年,前蘇聯的設計師 Michael Michaelovitch Roossinov 提出了最前及最後都使用一大片凹透鏡的設計,如此可以減少廣角鏡邊角失光的問題。1951年 Zeiss 的設計師 Ludwig Bertele 採用了此設計,並且加以改良,而推出了轟動一時的經典設計 Biogon,這一顆 4.5/75 的鏡頭就是其中之一,無論是整體表現,變形控制,邊角失光,既使以今天的標準來看,還是極為優異,從此奠定了 Biogon 設計在廣角鏡設計中,劃時代的地位。後來幾乎大部分的鏡頭製造商都有推出類似的設計。

第一代的 Biogon 視角為90度,共有21mm,38mm ,53mm ,75mm四個焦距,分別給 135,6x6,6x9,及4X5 inch相機使用,由於最後 一片玻璃至底片的距離很近,Hasselblad 還特別設計了一個使用該鏡頭的903 機身。在拍賣網站中 21mm 的 Biogon,品相好的,成交價也一直不低。

第一代 Biogon 的老大,75mm 的版本,從光圈 F4.5 來看,很多人會以為很瘦小,實際上,體積卻是非常驚人的,只要從大部分的 4x5 相機都無法塞進去直接使用,就可略知一二。 要使用的話,除非使用像 Sinar/Arca Swiss 的大鏡頭版,假如使用 Linhof 的鏡頭版,只能先將後鏡組拆下,從前面裝好前鏡組後,再將片夾機構拆下,從後面裝上後鏡組,最後再裝回片夾機構,使用上實在非常不方便,而且還得擔心後鏡組羅牙磨損的問題,真是傷腦筋。

使用大型相機的最大因素是可以對拍攝體進行變形控制,因此對於拍攝建築物有莫大的幫助,然而變形控制的程度,決定於影像圈的大小,對於像75mm Biogon 這樣子只能大約覆蓋4x5底片的鏡頭而言,使用上就非常不便了,稍稍移軸,黑角就會出現,因此使用上要非常小心。實際使用時,如果將光圈縮小的話,其實要移個10mm 還是可以的。


除了使用上的不便外,75mm Biogon 的表現,實在無可挑剔,邊角的失光極為輕微,不需使用中間漸層鏡去平衡失光的問題。影像品質更是無可挑剔,雖然鏡頭已經生產超過50年,也只有單層鍍膜,看到所拍的幻燈片後,只能對設計師/生產者肅然起敬。

在挑選 75mm Biogon 時,要特別注意品相及價錢,當年 Zeiss 為了 Linhof 所生產的,通常較有保障,而從空照鏡後退役,後來再加上快門的,可能還要注意組裝的問題。

總而言之,假如您還欣賞 Hasselblad 903/905 系列產品的影像品質,不妨考慮一下 75mm 的 Biogon,價錢上不僅便宜,更可以有些許的移軸可能。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